健康热线:153-7103-5769
南京邦德骨科医院
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中医康复科 > 康复中心诊疗范围 >

针灸发展史

QQ咨询 预约挂号 来源:南京邦德骨科医院 已阅读:50次
 
  针灸的起源
 
 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、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,由于居住在山东,地处阴暗潮湿,加上与野兽搏斗,故多发风湿和创伤痛,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,很自然会用物去揉按、捶击以减轻痛苦,活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,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疗效更为显著,以而创用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,这就是针刺的萌芽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宣论篇》记载:“东方之域,天地之所生也,鱼盐之地,海滨傍水,其民食而嗜咸,其病皆为痈疡,其治宜砭石,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。”说明了砭石治病与当时人类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。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,针具由石针、骨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、铁针、金针、银针,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。
 
  灸的发明,当时人类知道用火以后,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,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,故认识到灸熨可以用于治疗,继而从各种树枝施灸发展的艾灸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篇》记载:“北方者,天地所闭藏之域也,其地高陵居,风寒冰冽,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芮。故灸芮者,亦从北方来。”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 
  针灸的作用
 
  针刺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,正如《灵柩·九针十二原》所说“欲以微针通其经脉,调其气血,营其逆顺出入之会”。故针刺可以治疗疼痛、麻木、肿胀等病症,因为经络“內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”,有运行气血的功能,经络通则气血运行通畅,脏腑器官、体表肌肤及四肢百骸得以濡养,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。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经络阴阳属性、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,这也是针灸治疗终要达到的目的。
 
  灸,《说文》云:“灼也,从火,音‘久’,灸乃治病之法,以艾燃火,按而灼也。”故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经散寒,通过灸经络上的穴位来治疗内脏之寒,侧重于治疗寒凝血滞,经络痹阻引起的寒湿痹痛、痛经、经闭、胃脘痛、寒疝腹痛、泄泻等疾病。此外,气得温则行,气行则血行,所以灸法还可以消瘀散结,治疗气血凝滞的疾病,如瘰疬、瘿瘤等。由于其温的性质,我们还用来扶阳固脱,治疗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,如遗尿、脱肛、崩漏、带下等疾病。
 
  《灵柩·官能》云: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。说明灸法与针刺各有不同的功效,不可代替,二者可以互补,相得益彰。
 
  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咨询通道:
 
  【提交病例】 【连线专家】 【查询费用】 【挂号预约】 【获取治疗方案】

在线服务